导航菜单
首页 >  2016年1月自考00567马列文论选读试题及答案含解析  > 2017年1月自考00567马列文论选读试题及答案含解析.pdf

2017年1月自考00567马列文论选读试题及答案含解析.pdf

马列文论选读年月真题

0056720171

1、【单选题】马克思说:“忧心忡忡的穷人甚至对最美的景色都无动于衷”。这句话强调的

审美能力

审美心境

A:

审美价值

B:

审美态度

C:

答D:案:B

解析:美和美感都是人的劳动的产物。人的劳动创造了属人的世界,创造了人本身,也创

造了属人的世界的美和人本身的美。“五官感觉的形成是以往全部世界历史的产物",

“只是由于人的本质的客观地展开的丰富性,主体的、人的感性的丰富性,如有音乐感的

耳朵、能感受形式美的眼睛,总之,那些能成为人的享受的感觉,即确证自己是人的本质

力量的感觉,才一部分发展起来,一部分产生出来”。⑶]美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有规律

的。对“美的规律"的阐释,尽管各有不同,但“两个尺度”对美的存在和创造.都是无法

回避的。同时,审美特性不同于物质属性和商品属性,是一种特殊的与人相关的价值属

性。“凡是有某种关系存在的池方,这种关系都是为我而存在的。'“忧心忡忡的穷人甚

至对最美丽的景色都没有什么感觉;贩卖矿物的商人只看到矿物的商业价值,而看不到矿

物的美和特性;他没有矿物学的感觉。'审美感觉表现为一种富有个性的情感、激情和爱

憎态度。P7-P8

2、【单选题】“两种民族文化”理论的提出者是

恩格斯

马克思

A:

斯大林

B:

列宁

C:

答D:案:D

解析:列宁认为,民族文化的口号是资产阶级的骗局,我们的口号是民族主义和全世界工

人运动的各民族共同的文化。谁拥护民族文化的口号,谁就只能不民族主义市侩为伍。列

宁指出,每一种民族文化中,都有两种民族文化。不仅有体现地主资产阶级的利益和愿望

的民族文化,而且也都有一些民主主义的和社会主义的即使是其发达的文化成分,因为每

个民族都有被剥削劳动群众,他们的生活条件必然会产生民主主义的和社会主义的意识形

态。列宁指出,资产阶级的民族主义和无产阶级的国际主义--这是两个不可调和的敌对口

号。

3、【单选题】马克思说:“在艺术本身的领域内,某些有重大意义的艺术形式只有在艺术发

展的不平衡阶段上才是可能的。”这种艺术除了史诗外,还指

音乐

舞蹈

A:

戏剧

B:

神话

C:

答D:案:D

解析:关F艺术,大家知道,它的一定的繁盛时期决不是同社会的一般发展成比例的,因

而也决不是同仿佛是社会组织的骨骼的物质基础3的一般发展成比例的。例如,拿希腊人

或莎士比亚技同现代人相比。就某些艺术形式.例如史诗顼来说,甚至谁都承认:当艺术

生产一旦作为艺术生产出现,它们就再不能以那种在世界史上划时代的、古典的形式创造

出来;因此,在之术本身的领域内,某些有重大意义的艺术形式只有在艺术发展的不发达

阶段上才是可能的。如果说在艺术本身的领域内部的不同艺术种类的关系中有这种情形,

那末,在整个艺术领域同社会一般发展的关系上右这种情形・就不足为奇了。困难只在于

对这些矛盾作一般的表述。一旦它们的特殊性被确定了,它们也就被解释明白了。P164

4、【单选题】“民族主义和全世界工人运动的国际文化”这一口号的提出者是

马克思

恩格斯

A:

列宁

B:

斯大林

C:

答D:案:C

解析:列宁批判资产阶级“民族文化”的口号时明确指出:“我们的口号是民主主义的和

全世界工人运动的各民族共同的文化。''他指明:资产阶级的民族主义和无产阶级的国际

主义——这是两个不可调和的敌对口号,它们同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两大阶级营垒相适

应,代表着民族问题上的两种政策(也是两种世界观)。崩得分子坚持“民族文化”的口

号和政策,实际上是与资产阶级策应,为统治阶级效劳,充当反动势力分裂、毒害劳动人

民的帮凶。“民族文化"的口号不过是出卖无产阶级利益的遮羞布。正如列宁所指出的:

“气焰嚣张的资产阶级民族主义麻醉、愚弄和分化工人,使工人听任资产阶级摆布。

'‘为了健全和发展无产阶级的革命意志,壮大和发展无产阶级的革命队伍,加强和巩固无

产阶级的版斗团结,列宁主张积极开展“两种文化”的斗争,强调“从每一个民族的文化

中抽出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成分,我们抽出这些成分只是并且绝对是为了对抗每个民族

的资产阶级文化、资产阶级民族主义”。宣传“民主主义的和全世界工人运动的各民族共

同的文化"这一口号时,“必须6适应'各地方和各民族的特点唯有尊重和服从不同民族的

特点和习惯,并借助于工人阶级的组织上最密切的统一体和融合体,才能更有效地去宣扬

和捍卫“无产阶级运动共同的文化或各民族共同的文化为此,列宁呼吁马克思主义者首先

应当“用母语同'本民族的'资产阶级进行论战、向'本民族的'农民和小市民宣传反教权派

的思想或反资产阶级的思想的必要性”。这是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需要。因此,列宁指

出:“任何鼓吹把一个民族的工人同另一个民族的工人分离开来的论调,任何攻击马克思

主义的'同化'的言论,任何在涉及无产阶级的问题时把某个民族文化当做整体同另一个据

说是整体的民族文化相对立等等的行为,都是资产阶级民族主义,应该与之作无情的斗

争。P309

5、【单选题】列宁指出:“要观察,就要到下面观察。”这句话是写给

高尔基

普列汉诺夫

A:

斯大林

B:

车尔尼雪夫斯基

C:

答D:案:A

解析:列宁指出:“要观察,就要到下面观察。”这句话是写给高尔基。

6、【单选题】提出“动机和效果的统一”的是

马克思

恩格斯

A:

毛泽东

B:

邓小平

C:

答D:案:C

解析: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毛泽东指出“我们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动机和效果的统一论

者。”

7、【单选题】恩格斯指出,经济基础对文艺作品的作用是

表面上起作用的

直接起作用的

A:

本质上起作用的

B:

归根结底起作用的

C:

答D:案:D

解析:恩格斯在他的著作中指出,经济基础对文艺作品的产生和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他认为,社会的经济结构决定了社会的政治、法律、道德和意识形态等各个领域的发展,

包括文学、艺术和文化。根据恩格斯的观点,经济基础主要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生产

力是指人类在生产过程中所运用的各种物质和精神力量,而生产关系则是指人们在生产过

程中所形成的社会关系,包括所有制关系和劳动分工等。经济基础的变化会引起社会的各

个领域的变化,包括文艺作品的内容、形式和风格等。因此,根据恩格斯的观点,经济基

础对文艺作品的作用是根本的,它决定了文艺作品的创作动机、主题选择、表现方式等方

面。经济基础的变化会引起文艺作品的变化,反过来,文艺作品也可以反映和影响社会的

经济基础。

8、【单选题】在马克思看来,”物质生产的发展同艺术生产的不平衡的现象是

历史发展的偶然

文学艺术发展的规律

A:

占主流的文学艺术现象

B:

否定经济的决定作用

C:

答D:案:B

解析:马克思关于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发展的“不平衡”关系,两种典型的体现:一种情

况是某些文艺类型只能兴盛在生产发展相对低级的阶段,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它的繁荣阶

段也就过去了,如马克思指明的古希腊神话和史诗就是如此。另一种情况是艺术生产与物

质生产的发展水平并不是呈比例的,经济落后的国家或地区可能在文学艺术上反而领先,

如恩格斯例举的经济相对落后的挪威和俄国在文学上成就斐然。

9、【单选题】“作者的见解愈隐蔽,作品就愈好。”这句话的提出者是

巴尔扎克

列宁

A:

马克恩

B:

恩格斯

C:

答D:案:D

解析:提出“作者的见解愈隐蔽,对艺术作品来说就愈好”的人是恩格斯。

10、【单选题】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文艺与经济之间的关系是

决定经济基础

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A:

和经济基础无关

B:

属于经济基础

C:

答D:案:B

解析: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文学艺术是一种“社会意识形式”。这种飘浮在精神领域

顶端的意识形态形式同其他社会意识形式相互影响,并通过一定的中介,反作用于经济基

础。P12

11、【单选题】恩格斯认为悲剧是“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不可能实现”之间的冲

突,二者之间的冲突首先调的是

两种真实的冲突

善与恶的冲突

A:

真实与虚幻的冲突

B:

工人与资产阶级的冲突

C:

答D:案:A

解析: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的冲突,戏剧的名

言。——恩格斯

12、【单选题】马克思提出的“美的规律”这一概念见于

《德意志意识形态》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

A: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

B: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C:

答D:案:D

解析:关于艺术是“按照美的规律来构造”的观点。马克思把作为“类存在物”的人的生

产和动物的生产区别开来。他说:“诚然,动物也生产。……动物的生产是片面的,而人

的生产是全面的;动物只是在直接的肉体需要的支配下生产,而人甚至不受肉体需要的影

响也进行生产……动物只生产自身,而人再生产整个自然界;动物的产品直接属于它的肉

体,而人则自由地面对自己的产品。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构造,

而人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于对象;

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构造。'[18]马克思的论述表明,作为社会存在物的人的生

产,不论是物质生产,还是捋神生产,都会不同程度地根据物种的尺度和内在的尺度,按

照“美的规律来构造”。不管对两个尺度作何种解释.审美实践的感性的创造活动,都只

能是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的交互作用。因为无客体的主体和无主体的客体的审美实践的感

性的创造活动都是不存在的,也是无法进行的。P13

13、【单选题】提出“人民需要艺术,艺术也需要人民”的是

毛泽东

邓小平

A:

习近平

B:

江泽民

C:

答D:案:B

解析:提出“人民需要艺术,艺术也需要人民”的是邓小平。

14、【单选题】“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其内涵是

展现人物对环境的能动性反作用

揭示人物做什么和怎样做的客观动机

A:

展现人物对环境的能动作用

B:

正确揭示特定时代以及与之联系的人物性格

C:

答D:案:D

解析:应当发扬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实践品格。人类的社会实践和文艺实践是产生文艺思

想的源泉和推动文艺思想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同样是对一定时代和历

史条件下的社会实践和文艺实践进行理论抽象的产物。马克思的一些重要的美学思想是从

对异化劳动的分析中提炼出来的。恩格斯关于“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

境中的典型人物''⑴这个现实主义的经典性定义是从巴尔扎克的创作和作品中总结出来

的。恩格斯主张用“美学的和史学的观点”观察和评论文艺,是从歌德等人的创作和作品

中抽取出来的。同理,没有托尔斯泰的创作和作品,绝不会有列宁的“如果我们看到的是

一位真正伟大的艺术家,那么他在自己的作品中至少会反映出革命的某些本质的方面"⑵

的著名论述。列宁的以反映论为主导的文艺思想同样是从托尔斯泰和高尔基的创作和作品

中概括出来的。P21

15、【单选题】在马克思看来,所谓“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指的是

理念外化的产物

人类实践的结果

A:

自然自身的演化

B:

自然被想象为人

C:

答D:案:B

解析:马克思从生存实践哲学的高度提出了“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认为人的本质力

量是自由自觉的实践活动。

16、【单选题】托尔斯泰主义的终结年是

1905年

1906年

A:

1908年

B:

1949年

C:

答D:案:A

解析:托尔斯泰主义的历史终点以及托尔斯泰学说的整个时代的终点是1905年。

17、【单选题】斯大林认为,描写战争的小说

应当引起对战争的恐惧

必然煽动读者的战争狂热

A:

必然陷入资产阶级和平主义

B:

必须首先区分战争的性质

C:

答D:案:D

解析:斯大林认为,描写战争的小说应当首先区分战争的性质,只有这样,才能正确树立

起阶级斗争的观念,才能宣传和帮助社会主义建设。

18、【单选题】“五官感觉的形成是以往全部世界历史产物的总和。”这句话的提出者是

恩格斯

马克思

A:

毛泽东

B:

列宁

C:

答D:案:B

解析:马克思说:“五官感觉的形成是迄今为止全部世界历史的产物。”“社会的人的

感觉不同于非社会的人的感觉。只是由于人的本质客观地展开的丰富性,主体的、人的感

性的丰富性,如有音乐感的耳朵、能感受形式美的眼睛,总之,那些能成为人的享受的感

觉,即确证自己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感觉,才一部分发展起来,一部分产生出来,一句话,

人的感觉、感觉的人性,都是由于它的对象的存在,由于人化的自然界,才产生出来的

人化的自然界和人化的审美感觉是通过现代工业创造出来的。对象人化的自然界作为人的

本质力量的公开展示,表现出自然界的人的本质,或者人的自然的本质。在人类历史中即

在人类社会形成过程中产生的自然界,是人的现实的自然界通过工业以异化的方式形成的

自然界,是真正的人本学的自然界。“我们看到,工业的历史和工业的已经生成的对象性

的存在,是一本打开了的关于人的本质力量的书,是感性地摆在我们面前的人的心理

学。”P27

19、【单选题】“人化的自然”指的是

潮涌大江

自然打上了人的烙印

A:

灿烂星空

B:

空谷幽兰

C:

答D:案:B

解析:被人化了的自然,即通过社会生产劳动给自然打上了人的印记的对象好像是人的

作品,创造者面对他自己的作品,“不仅象在意识中那样理智地复现自己,而且能动地、

现实地复现自己,从而在他所创造的世界中直观自身”。这是问题的一个方面,说明劳

动给自然和对象带来的变化。P26

20、【单选题】两种民族文化口号的提出者是

列宁

斯大林

A:

车尔尼雪夫斯基

B:

普列汉诺夫

C:

答D:案:A

解析:两种民族文化理论的提出者是列宁。列宁的文化理论是对马克思,恩格斯文化理论

的发展,是列宁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21、【判断题】雄性动物会在雌性动物面前展示自己最美的一面,所以说动物也可以按照美

的规律进行生产。

正确

错误

A:

答B:案:B

解析:马克思在《手稿》中认为,“种的尺度”和“内在的尺度”是“按照美的规律来建

造”的基本内涵。雄性动物会在雌性动物面前展示自己最美的一面,仅属于“种的尺

度”,不具备人的“内在的尺度”。

22、【判断题】邓小平的文艺思想是对毛泽东文艺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正确

错误

A:

答B:案:A

解析:邓小平的文艺思想主要从两个方面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文艺思想:一是对中华人民

共和国成立后文艺工作的基本评价,二是正确地评价、完整地理解毛泽东文艺思想。

23、【判断题】统治阶级的思想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

正确

错误

A:

答B:案:A

解析:马克思指出:“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这就是说,一

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

24、【问答题】马克思和恩格斯是怎样论述文艺的社会性质的?

答案:一、文艺属于一定社会中的上层建筑、意识形态,它产生并服务于一定社会的经济

基础、社会存在;二、文艺随着经济基础的变化而变化。

25、【问答题】简述恩格斯关于革命悲剧的基本观点。

答案:马克思、恩格斯不赞同拉萨尔的悲剧观念。他们认为,悲剧冲突的不是观念,而是

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和冲突。艺术中的悲剧是现实中的悲剧的反映,即悲剧是历史地具体地

存在于现实生活当中,符合“历史的必然要求”,在历史上具有合理性或至少还没有完全

丧失合理性的人物和事件。

26、【问答题】列宁是怎样论述关于出版物的自由性的?

答案:列宁认为,世界上只有具体的自由,没有抽象的“绝对自由”,党的出版社应当有

充分的自由,但也“结合成党的自由团体一的自由”,党不能给党员“创作的绝对自

由”。革命的写作者应该在党的出版物的原则的指导下进行创作。

27、【问答题】简述“莎士比亚化”的基本特点。

答案:一、“莎士比亚化”要求严格地从客观的现实生活出发,严格地按现实的本来面貌

再现现实;二、要求文艺创作广泛而深刻地描写生活,正确处理人物和环境的关系,通过

对特定环境中的现实人物的真实描写,提示现实生活的某些本质方面;三、情节的生动

性、丰富性,人物塑造的个性化以及语言的明快、朴实、生动、富有生活气息等。

28、【问答题】结合列宁、毛泽东的思想观念,谈谈你对文艺家深入生活观察和学习的理

解。

答案:1、列宁认为“作为一位真正伟大的艺术家他在自己的作品中至少会反映出革命的

某些本质的方面”。1)对列宁的这个著名论点,不应作狭义的解释,因为文艺与生活的

关系包含着文艺与革命的关系。所以“至少会反映出革命的某些本质的方面”首先应阐释

为至少反映出生活的某些本质的方面。2)列宁认为,生活或革命的“本质”是有“某

些”方面的,即不是单一的,而是可以分析的。列宁对本质的这种理解,对我们把握生活

和革命的本质具有深刻的思想启示。3)列宁对作家和作品反映生活和革命的“本质”,

没有提出苛刻的要求。他认为,即使对“一位真正伟大的艺术家”来说,也只能反映出生

活和革命的“本质”的“本质”方面,因而,不能企望一般作家完整地反映出生活或革命

的“本质”或表现出生活或革命的“本质”的一切方面。对文艺反映生活或革命的“本

质”应提出切合实际的合理要求。2、毛泽东认为文艺来源于生活,要真实地反映生活,

社会生活是文艺作品的唯一源泉,文艺作品是反映社会生活的观念形态。1)人民生活中

本来存在着文学艺术原料的矿藏,这是自然形态的东西,是粗糙的东西,但也是最生动、

最丰富、最基本的东西;它们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的源泉。2)

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革命的文

艺,则是人民生活在革命作家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作家,艺术家在通过自己的头脑反映

社会生活时,却不是消极的摹写和简单的复制,而是积极能动地创造,有取舍、有加工。

29、【问答题】结合具体作品,谈谈你对马克思提出的审美能为、审美心境说的理解。

答案:1、审美能力的形成和历史发展1)人的审美能力是在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随着人

的生产实践活动的发展,人的思维能力、审美能力也在不断发展和提高。2)审美能力在

审美过程中有重要意义,是在社会性的欣赏中形成和发展的,是一种社会人的感觉。如沈

众文的《边城》以独特的审美视觉展示了湘西的人文风光,这都是作者在社会实践中形成

的独有的审美能力。2、审美能力在审美过程中的重要性。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乐

感,只有音乐的美才能激起人对音乐的美感,只有现实的美才能激起人的现实美感。换句

话说,因为有了客观事物的美,才有欣赏者主观方面的美感,这就是审美上的唯物论。

2)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最美的音乐也没有意义,但并不因为没有音乐感即不辨音律

的耳朵就影响了音乐本身的美。3)若要感知美,就要培养审美者的主观审美能力。3、审

美心境是审美者感受对象中所蕴涵着的人的本质的丰富性而得到的精神感觉。马克思强调

通过理论和实践达到人的本质的对象化,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人的审美感觉。如庄子的《逍

遥游》就反应了当时代特有的实践活动之中所产生的审美感觉与审美心境。

30、【问答题】结合当前文艺情形,谈谈你对毛泽东提出的双百方针的理解。

答案:1、“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是根据中国的具体情况提出来的,是在承

认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着各种矛盾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在国家需要迅速发展经济和文

化的迫切要求上提出来的。2、从规律的高度来研究“双百方针”

相关推荐: